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

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

概述: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不同于甲状旁腺腺瘤囊性变,曾有报告把二者混为一谈,但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无论在临床表现,还是在治疗方法上均与甲状旁腺腺瘤囊性变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临床上甚为少见,但据尸体解剖资料,在青春期以前,40%~50%的人有显微镜下可见的微小囊肿,而20岁以后,几乎所有的人都有显微镜下可见的微小囊肿,因此,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的临床发病率远低于其实际发生率。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40~50岁的女性,男女之比为1∶3。

病因

病因: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的形成原因,目前有两种学说。一种学说认为是几个微小囊肿相互融合而成,其中一个有分泌功能或分泌功能增强,其根据是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具有和尸检时发现的微小囊肿相同的组织结构特点,囊肿内溶液中含有高浓度的甲状旁腺素。另一种学说认为是胚胎时第Ⅲ咽囊的残余(Kursteiner管)发生的贮留性囊肿,其根据是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几乎全部发生于下甲状旁腺,电镜下可在囊肿壁内发现平滑肌纤维。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为单房性囊肿,壁薄,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内面衬以一层立方上皮或圆柱状上皮。上皮细胞表面有绒毛,胞浆内有糖原颗粒和PAS染色阳性颗粒。囊肿壁的纤维结缔组织外可见正常的甲状旁腺组织,有时可见胸腺组织和肌肉组织。囊腔内有水样透明的浆液性液体,内含有高浓度的甲状旁腺素。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除偶然发现的颈前肿物外,没有任何自觉症状,少数患者可有压迫症状。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绝大部分发生于下甲状旁腺,尤其多见于左侧。体检时可在甲状腺下极附近触及肿物,肿物大小不一,表面光滑,质地柔软而有弹性或有波动感。但有时质较硬似有张力,活动,无触痛。

并发症

并发症: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1.穿刺液检查  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的穿刺液为水样无色透明的浆液,其含有高浓度的甲状旁腺素。
    2.血清钙浓度测定。
    3.血清甲状旁腺素测定。

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超声波检查可证实为囊性病变。

诊断

诊断:发生于甲状旁腺的肿物,B超声证实为囊性病变;囊肿穿刺,其液体呈无色透明的浆液,其内含有高浓度的甲状旁腺素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有时也可呈囊性,超声波检查应注意鉴别。
    2.甲状旁腺囊肿  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的穿刺液为水样无色透明的浆液,而甲状腺囊肿的穿刺液多呈褐色,黏稠。
    3.甲状旁腺腺瘤囊性变  通过血清钙浓度和血清甲状旁腺素加以鉴别。

治疗

治疗:
    1.穿刺抽液法  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是无功能性良性肿瘤,故不必急于手术。可首先选择穿刺抽吸或穿刺抽吸后注入硬化剂的方法进行治疗,有时只经过1~2次穿刺抽吸即可治愈。
    2.甲状旁腺囊肿切除术
    (1)手术指征:经多次穿刺抽吸而在短时间内复发者;肿瘤向纵隔内生长延伸,或产生压迫症状者宜选择手术治疗。
    (2)手术方法: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的手术,在麻醉、体位和切口的选择方面均与甲状腺手术基本相同。除术前经过反复多次穿刺抽吸治疗者外,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与周围组织多无粘连而容易分离。虽有时位置较低或延伸到上纵隔,但一般通过颈部低位切口均能顺利完成手术。

预后

预后: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手术的并发症很少,切除囊肿即可治愈本病。

预防

预防: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

Copyrights 2005-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